1)第456章 先对付读书人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6章先对付读书人

  朱高煦点头,脸色也严肃起来:“责令工部重新编注《工部厂库须知》,由工部上报材料名单,由户部调查定价,由都察院最后查核。”

  “每件商品,都不能高于市场价十分之一,每月由锦衣卫随机抽查部份,凡工部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过大,即定为贪污,参与定价和审核的官员,都要治罪。”

  按说工部采购是批量采购,价格只会便宜,朱高煦还留了空间,不能高于市场价十分之一,也算对相关官员的一种默认。

  夏原吉听完,点头道:“陛下这办法不错,工部提供名单,户部定价,都察院审核,凡被查出定价过高者,参与定价和审核的官员,都可以视为贪污,这样大伙就都得认真干事,不敢偷懒和捞好处了。”

  只要各种物品都有准确的定价,朝廷就不会出冤枉钱。

  后世东西分进口国产,大牌名牌,所以一样东西定价空间巨大,但大明现在没有这样的问题。

  什么东西什么价,市面上清清楚楚,不可能出现定价离谱的事。

  之前有价格离谱,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也没人管这事,皇帝更是在深宫不管物价不知物价,被蒙在鼓里也是正常。

  按朱高煦的做法,以后朝廷的工程由朝廷先算价,比如成本(包括人力)大概一万两,然后加价三成,即一万三千两交由地方商人,商人们还可以竞争。

  假设有商人觉的一万两千两也能干好,就交给这个商人。

  当然,这放在后世,可操作的空间又大了。

  但朱高煦要求,一是不能转包,谁接的工程谁来做。

  二是工部,户部,都察院加锦衣卫四方督查,工程验收交付之后,现场立石碑,刻有督查人员名字,官位,吏部也存档,将来在有效期内工程出了问题,倒追二十年,参与验收和督查的官员全家治罪。

  “朕这么说吧,什么都要按标准来,不是按相关人员的嘴巴来。”

  “假设一段城墙要求三丈三尺高,就必须三丈三尺,一寸都不能少。”

  “用的青石要求每块十寸厚,就必须十寸厚。”

  “河坝宽五丈,就是五丈。”

  “每项工程,所有数据,都要有书面记载,存档,验收时一项数据过不了,就不能通过。”

  “凡查到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者,斩。”

  皇帝要求非常严格,多次重申标准两个字。

  夏原吉开始没听懂,慢慢就懂了。

  标准就相当于规则,工程中制定了标准,就全盘按照标准来干,只要官员们在进行中擅自改了标准,那就是死罪。

  “这本子是手抄的,只有一本,你拿回去,看过后,传阅六部官员,大家好好学学,以后就按这个来,有什么地方要补允和更改的,也随时可以向朕提,咱们一起完善。”

  “臣遵旨。”夏原吉接过朱高煦的小本本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