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4章 陛下必然是千古明君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田看成自己私人的。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统治阶级最喜欢听的一句话。

  而朱高煦,还田于民,确权立法,将来必然留传史书。

  夏原吉跪下磕头的时候,华盖殿某个角落里,史官们正在奋笔疾书。

  “陛下还田于民,确权立法,诚感夏原吉,磕头大拜,原吉颂其为千古明君--”狠狠的把朱高煦一顿夸。

  等夏原吉起身后,朱高煦和他谈了谈细节。

  朱高煦决定把大明现在所有的田分完,然后登记造册,大明原本有黄册,他现在要造红册。

  把全大明所有田分配到各人名下,写入大明律法中,以红本确立田权。

  以后的大明皇帝就没田了,你想分封都没有田分封,要么去拿钱买。

  当然,以后可能查抄犯人会有收获,所以朱高煦还会立法,凡查到田产,立刻拍卖,决不给官府和皇室留一块田。

  “朕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田分掉或卖掉,第二步,统一征税。”

  “现在干第一步,由锦衣卫与你们户部配合,为天下所有良田,确权。”

  确权,就是确定主人,然后制定红册。

  夏原吉马上道:“要是有新屯出来的新田呢?如何确权?”

  “谁屯的归谁,朕当然希望屯的越多越好,田越多,咱们收的税就越多。”

  夏原吉点头,如果这样的话,原意开荒的人,应该挺多的。

  确权原本是比较麻烦的事,但好在从洪熙元年开始,朱高煦就要求户部统计天下粮田,包括还有大明黄册可以参考。

  现在官府要做的事,就是通知全天下各县府,制定红本,按田确权,给大伙换个新地契。

  “拿过来。”朱高煦这时伸手,毛信赶紧递上一个红本本。

  朱高煦递给夏原吉:“这是朕让人定制的田地红本,朕取名‘田地证’,夏部堂看看,还有没要改进的。”

  夏原吉笑眯眯接到手上,入手发现有点沉,封面居然还有点厚,像是羊皮纸。

  正面写着几个大字:“大明田地证”,下面有行小字:”大明洪熙二年制,世代有效。”

  打开后的左边是幅图,按朱高煦说,这是将来该田地的大小模样,会画在上面,若大面积的,会写四址,东起哪里,西止哪里,南到哪里,北到哪里。

  右边写了很多字。

  最上面是:此证为大明山地、林地、水塘、粮田等各种各种田地权属证明,大明田地为私人所有,不可侵占,可以买卖交易。

  朱高煦道:“以后户部在各地都要派驻机构,专门负责田地交易,并从中收取交易税,并在各地设定最底价格,以防侵占。”

  “最低价格不一刀切,按各地实际情况,经济人口来确定,比如京师附近的粮田可能会卖到五十两一亩,广西那边,可能只有十两一亩。”

  朱高煦设定最低价格,是为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