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9章 谁的制度更优?(求月票)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末帝赵昺蹈海自尽结束,共计国祚三百一十九年,历经十八代皇帝。

  其中宋太祖及其后裔一脉皇帝九人(太祖及南宋高宗之外历代皇帝),宋太宗及其后裔一脉皇帝九人(北宋太祖之后历代皇帝至南宋高宗)。而除了太祖太宗两帝系之外,魏王赵廷美(太祖和太宗的弟弟)的后裔也被归为宗室。

  注意,两宋只有这三个皇帝后裔被明确归为宗室。

  三系皇室成员繁衍生息,历经三百年的时间,形成了人数庞大的宗室团体,宋朝也由此制定了一整套成熟的、有别于之前以及之后包括现在明朝的宗室封爵制度。

  宋制:皇子、皇兄弟封亲王;亲王嗣子封郡王、余子视情况而定各自封国公、郡公或者直接授官;郡王嗣子封国公、余子或者封侯、或者授官。

  但封亲王者并非直接封王,这里和大明区别极大,也是朱高煦想学习的重点。

  大宋宗室封爵,是先授外官、节度使、府尹;然后再赐封郡公、国公、郡王、直至亲王,也就是一步步晋升上来。

  亲王封号也先以小国为名,逐渐加封大国,或者死后逐步加封,直至顶级封号。

  宋代宗室封爵制度非常严谨、甚至有些苛刻,许多皇子、皇兄弟至去世时也没有能够成为顶级亲王,至于他们的继承者,更加没有多少能够按照制度承袭封爵,成为郡王、国公,而是授为外臣官阶,领取一定俸禄,和普通臣子待遇没有什么两样。

  太祖初年,除了后周禅位的皇帝郭宗训被封为郑王外,即使是皇弟赵光义、赵光美(廷美)、皇子赵德昭、赵德芳都还没有来得及封王,可见宋代宗室封爵制度之严格。

  太祖几个儿子里,赵德昭后裔最惨。

  传到九世孙赵希瓐时,赵希瓐只是一个九品县尉,生活清苦,和普通百姓没区别。

  赵希瓐死后,儿子赵与莒跟着母亲全氏投奔舅舅,彻底变成了普通百姓,生活从清苦变成艰苦。

  要不是后来权臣史弥远为改立皇子,意外找到赵与莒,超德昭这支就一辈子完蛋,变成普通百姓。

  所以朱高煦知道,历朝以来,大宋的宗室最惨,并且没有一定可以世袭的规定。

  所以史书中对此也做过中肯的评价:两宋宗室封爵,徒为烦文、无益治体。就是说基本上没有用处。

  相比之下,老朱这个加封宗室,简直丧心病狂,为以后的大明,养了一大堆蛆虫。

  再对比下宋朝官员的高工资,和大明官员的低收入。

  老朱家刻薄寡恩,自私自利,可见一斑。

  朱高煦不是明黑,但肯定不会是明粉。

  穿越前他也是个普通百姓,若以百姓的视角,成祖数次北伐的功绩,在他眼里的,肯定不如宋仁宗数年进贡称臣,换大宋百年太平。

  “陛下,臣下午好好恶补了两宋的宗室资料,两宋和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