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3章 税赋破亿石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斗二升。苏、松、嘉、湖、常、杭诸州浙西地区,因土地肥沃,又曾是张士诚统治之地,故田赋独重,亩税有的八斗。

  老朱自己家乡,亩税为零点五升,大伙对比下,是不是很离谱,差距要以百倍计

  军田在洪武永乐时为一亩交一斗,永乐元年改为一亩交一斗二升,数倍于官民田。

  但一亩的产量,通常在两石左右,这个税率,仅相当于二十分之一。

  “朕定税为十分之一起,夏部堂想想,按平均一成计,今年税赋会有多少?”

  朱高煦定军田为税十一,仅四百万顷军田计,以低产不足两石亩产计,折七亿石计,可收税粮七千万石,比原来永乐翻三倍。

  其中秋粮,最少占六千万石左右。

  朱高煦这数据出来,四周一片哗然之声。

  “藩王的田,绝大部份会被充为官田民田,从明年开始,官田将税两成。”

  现场又是哗然,这绝对属于重税。

  “民田税不改,暂时依然是亩三升三合六勺。”朱高煦不明白为什么大明民田税这么轻,后期也收不到多少粮食,开始估计是百姓不重视水利的原因,后来才想起有徭役的危害。所以他要想办法慢慢取消徭役,但他执政之初,这个不能一下子取消,得慢慢来。

  像苏松地带的税赋,已经在洪熙元年初就降到和普通地区一样。

  经过朱高煦的改制后,明年全国所有税粮军田加官田,绝对破亿石,是永乐元年的两倍。

  这个数据确实震惊众人,但其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明年的新税法能执行下去。

  二是随着现在的军士退役,带走军田,后期朱高煦还要增加民田的税收,与军田持平,并不能降低军田。

  他答应过建文永不加赋,那必须保证百姓受到的实惠,远远超过付出的税赋。

  其实让老百姓受到实惠很简单,取消沉重的徭役就行。

  前面说过,一个有二十亩田的中产农民,如果家里没出读书人,几年徭役下来就会破产。

  但现在朱高煦还有很多事情要干,很多工程需要劳力,暂时必要的徭役不能取消,只能一步步来,根据他的税赋情况,逐步取消。

  “以后税粮只会越来越多,税银还没有计算进去,所以诸爱卿不用担心,大明有的是钱粮。”朱高煦自信道。

  他的商业税还没开始全面征收呢,仅靠开海的税收,明年最少破千万两,按现在的粮价,等同于四千万石。

  但朱高煦还不满意:“过几天,等交趾和福建的船来,你们再听听,咱们大明,还得努力啊。”

  后面几天时间,大伙一起配合皇帝出台了大明新的几部方案,并通告全国。

  十二月初,一支无比庞大的船队从镇江来到京师,京师当时万人空巷,都在观看。

  因为这是大明立国以来,最庞大的船队,并且没走漕运,从海路进来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