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 老子差点就信了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了,高煦去见朵颜三卫,告诉他们,如果得到大宁城,再给三十万。”

  “儿臣遵命。”朱高煦道。

  燕王突然盯着朱高煦,意味深长的道:“高煦从北平回来后,懂事了不少。”

  朱高煦脸上露出兴奋和高兴的表情:“是嘛,母妃也这么说过。”

  “好好干。”燕王再次伸手拍拍他肩膀。

  九月中旬,李景隆坐船,沿大明水驿道,自京师一路北上,先到临清,然后又到德州。

  临清和德州这会是南军最大的后勤基地,整个大明帝国运转起来后,各地的资源,兵马,都沿着水道往这两地方集合,然后再运往前线。

  十七日,李景隆进德州城,立马召集各地守将过来集合议事,顿时把大伙雷的不知所措。

  但军令如山,驻守在河间的徐凯,真定的吴杰、盛庸、平安,陈晖等诸将纷纷来到德州。

  李景隆排面十足,召集诸将,宣读圣旨,向所有人诏告,现在这边近五十万大军,都归他管了。

  此时由盛庸、陶铭等将带头,纷纷拜见曹国公,有将领更直呼大帅。

  李景隆当时听的那个心花怒放啊,自此,便以本帅自居,不可一世。

  宣旨过后,李景隆便升帅帐,高坐大堂,满面春风,询问前方战况。

  众将顿时你看我,我看你。

  盛庸是很想说的,但他知道李景隆是什么德性,犹豫下后便没说话。

  徐凯不敢哼声,燕王和耿炳文大战真定城时,他提兵十万在河间不动,其实也怕朝廷追责。

  其余的郭英、瞿能、陶铭等都是刚来,其中陶铭的大部分兵马还在路上,正在坐船,他也是从西北部调来的卫所,陶铭自己快马先到。

  平安左右看看,一声冷哼,上前一步:“曹国公,吴高不日前来信,已经发兵永平,现在燕王肯定要去救永平,我建议立马发兵,直取北平。”

  李景隆当时表情就不怎么好。

  别人要么叫他大将军,要么叫他大帅,你叫个曹国公几个意思?

  李景隆也不表态,扭头看看诸将,最后把目光注视到郭英身上。

  郭英现在年纪最大,资格也老,李景隆总要装模作样给点面子他:“郭老将军有什么意见?”

  郭英想都没想,沉声道:“老夫也建议直取北平,速度发兵,不然等过些时日,北方早寒,将士们的衣服,可还是夏春季的。”

  要说郭英还是很有经验,这会已经是九月,再等下去,到了十月份,北方可是冷下来比南方早,到时南军都要被冻的瑟瑟发抖。

  按说郭英和平安的话都很中肯,现场大部分将领如盛庸和瞿能等都在心中支持。

  但他们都是属于比较圆滑的,轻易不会开口。

  聪明人都不想得罪李景隆。

  李景隆环视一圈,发现其他诸将都不敢说话,心中就有数了,哼哼,就你郭英依老卖老,还有平安自认太祖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