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四章奢侈品理论_我的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衣店卖20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后就卖到几千元,却总有人愿意买。

  那些近乎“天价”的商品,如1万元的包、几十万的劳力士、几百万的兰博基尼、甚至几千万的一栋房子,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殊不知,正是这样的行为模式让我们走入了令很多人迷惑的心理误区。

  这种一味地追求高价格商品消费的心理需求,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把其命名为凡勃伦效应。他认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由于人们可能是想要通过使用价格高昂、优质的产品来引人注目,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因而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炫耀性消费。

  李忠信记得,后世在杭州西湖附近的拍卖会上,二两龙井以万元的天价卖出。

  这二两茶叶到底有什么特别?其价格竟然远胜黄金,贵比钻石?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二两茶叶是有来头的。西湖龙井山上生长着18棵茶树,是宋朝茶王胡刚亲手植下的,历代帝王指定从这18棵茶树上摘下来的茶为皇贡茶。

  后来,乾隆皇帝钦定这18棵茶树所产之茶为“御茶”。拍卖会上的这二两茶就来自这18棵茶树。

  为什么商品越贵,人们越倾向于购买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由于某些商品对别人具有炫耀性的效果,如购买高级轿车显示地位的高贵,收集名画显示雅致的爱好等,所以这类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愿意购买。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价商品能显示出购买者的富有和地位,拥有该商品就能获得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满足感。

  消费者都会不遗余力、毫不犹豫地购买那些能够引起别人尊敬和羡慕的昂贵的商品。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炫耀的体现。

  从心理学上讲,炫耀的人,无非是想得到人家的赞扬、歌颂和羡慕,以求得心理的自我满足感;其深层次则是一种暴发户排场的心理状态。当然,具有这类心理的人,大多是贫穷够了,压抑久了,一旦口袋里鼓起来,就要求发泄一下长期在贫穷和压抑下受到的煎熬,这是可以理解的。

  法国人之所以能够在奢侈品市场上呼风唤雨,这个理论应该是研究得十分透彻,就是杰米诺这个看起来神经大条的家伙,对于这种东西研究得都十分透彻。

  红酒这种东西,追求的是品质,更高的追求则是品牌效应。

  当拉菲红酒成为国际上的大品牌以后,这种凡勃伦效应就会越好,人们对于高品质大品牌的追求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以后,更会如同杰米诺所说的一样,越好年份的红酒的价钱就会越高。

  而这种价格高的红酒,在市场上卖的就会越好。

  法国最好的东西是奢侈品,世界上大部分奢侈品的品牌都集中在法国这边,一方面是法国人注重奢侈品的质量,在奢侈品方面,法国产品的高品质,全世界闻名。

  另一个方面,法国人注意奢侈品牌子的宣传,无论到什么时候,法国这边的牌子,只要是有钱有身份的人一提及起来,那就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李忠信想到的是,忠信公司在这个方面还差上很多,毕竟培养起来一个超大的品牌,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步蹬天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