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三章秦保国的心事_我的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庐山恋》以后,更是确定了两个人恋爱的关系。

  秦保国是竹板屯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对于恋爱更是没有太多的认识,只是感觉和小梅两个人有着相互吸引的地方,单纯地想要和小梅相处。

  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还没从过去的保守中转过弯来,之前说谈恋爱结婚,那顶多也就是找个伴儿,生活上的依靠、工作上的战友,即使有些前卫点的,也只能到玉米地、墙旮旯、小树林里偷偷拉拉手,总觉得谈恋爱就是见不得人的事儿。

  可他们看了《庐山恋》,两个年轻人,在庐山这样一个最美的地方,穿着最美的衣服,大方地表达着最美的爱情,原来谈恋爱可以怎么谈,可以谈得这么美。

  以前说“花前月下”,原来不只是在书本上能见到,我们自己也能做啊。

  这么大的反差,再碰上那么一个渴望开放的年代,秦保国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爱情,他要和李玉梅结婚。

  如果不是小梅的家里面因为秦保国是农村人,不是国营单位的职工,直接拒绝了秦保国的请求,他也不会喝了一些闷酒,把事情完完全全地合盘向王波托出。

  八十年代初,江城市这边要求结婚的基本条件是住房、工作、婚礼三大硬件,三转一响三大附件。

  男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对象家不会同意叫自己的女孩和“无业游民”结婚的。

  首先第一条得有正式的工作,别看当时工人的工资只有二十几元到三四十元,可这些钱足能养活三口人。

  没有正式工作,那基本上就是没有房子的象征了,这个时代,没有工作,就没有房子分,两个人结婚没有房子,老人很难同意。

  还有就是,婚礼酒席得办,那年代“随礼”是互相帮助,结婚成家缺钱,亲属、朋友、同学、同事,每人掏出几元钱凑个份子,也叫这小两口成立家庭有些生活基础。

  为了答谢这些人们,结婚时就要办几桌甚至更多桌酒席,喜庆、亲情、友情、其乐融融。

  男方没有房子,没有正式工作,连证婚人都没有,他们怎么面对亲朋好友。

  秦保国在城里面没有住房,没有国营工作,父母都在农村务农,典型的农村无业游民,只有那么一顷半的地,能保证全家人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打鱼的工作,那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李玉梅的父母听李玉梅说了秦保国的基本条件以后,他们坚决不同意,他们告诉李玉梅,如果李玉梅敢和秦保国结婚,他们就敢吊死在房梁上。

  李玉梅甚至一度提出来私奔的想法。

  可是,秦保国是老实人,更想给李玉梅幸福稳定的生活,他坚决不同意李玉梅的说法。

  别看秦保国去年钱赚的不少,李玉梅父母想要的东西,他实在是办不到啊!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