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_解深密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预立遗嘱等,使得社会一下子延伸出许多新兴行业来,安宁照顾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生命不是临终的时候才需要关怀,生的时候就要给予照顾;甚至临终关怀也不是只对临命终病人所做的医疗照护,而是对广大社会大众施以一种广义的死亡教育,让人正视生死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不谈。因为有生必然有死,死前的临终一刻是每一个人必然要面临的;既然人人都或早或迟要步入不同性质的临终期,就应该早做准备,尤其是精神与生理上的准备。

  即使说「临终关怀」是针对即将死亡的病人所做的关怀,也不应该只是在安葬遗体、处理完后就算结束,而应该对其精神事业,及其后代子孙继续给予应有的帮助,让其「死得安心」、「死得瞑目」。所以「临终关怀」不在于关怀生命活得多长,也不只是关怀死时的情况或死后的安葬问题,应该关心的是死后的去处,死后的安心,这才是临终关怀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刚才大师说,生命不是临终时才需要关怀,生的时候就要给予照顾,尤其现代社会因医药、科技发达,人的寿命延长,高龄化的社会带来的「老人问题」,已然成为举世共通的问题。请问大师,如何才能帮助老人安度晚年的呢?

  答:谈到老人关怀,不但「社会老龄化」是现在举世共通的问题,「独居老人」更是极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现在有很多老人不仅生前乏人照顾,有的人甚至死后多日才被邻居发现,真是老境凄凉,情何以堪!

  老人最怕孤独,不能单独生活,就如小孩子不能让他单独留在家里。现在所好者,社会上有托儿所,也有托老所。尤其现在有许多外籍劳工,菲佣、越佣、印佣等,他们除了帮忙开发中国家建设外,也做了许多老人的侍者。

  但是,老人纵然有儿女请来的外籍仆佣照顾,心灵上还是很孤独,没有依靠,缺乏安全感,所以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顾」,其次才是「经济帮助」。中国社会过去讲究晨昏定省,承欢膝下,能对老人嘘寒问暖,随时表达关怀,还是很重要。

  中国过去一向以「礼仪之邦」自居,中国人是个非常重视伦理的民族,但是曾几何时,现代人的孝亲思想已大不如前,所谓「人心不古」,尤其「久病床前无孝子」,多年前我曾因开刀住进荣总医院,在医院短短几天,看到「病房百态」,感触很多。

  例如,在儿童病房里,父母每天都在一旁照顾,而老人病房里却难觅子女的身影。也有一些子女难得到医院探望父母,手上却带着录音机,他不问病情,只问︰「要给多少遗产?房子要给谁?财产怎么分?」等话录好,掉头就走了。有的病人则是送到医院时,儿媳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