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降低了。

  皇城司在皇城使蔡敬的率领下,其势益猖,虽然还不到乱咬人的地步,但獠牙利齿,已经尖锐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让人不敢不忌。

  但显然,对向老相公的品行与才德,刘文济是没有意见的,对其辞章,直接留中。后与寇准商议过后,决定就让向敏中去荆湖北道接任布政使,主持水害过后湖北官民的安抚善后工作,大汉帝国的宰臣上上下下,从世祖时期起就有先例,此事细说起来并不是太让人意外。

  曾会,已然成为平康—端拱时代东北地区的风云人物,东北政坛一个话题度拉满的人物,对辽东局势的安定,对安东的压制,他有突出贡献。

  经过平康半年,包括没有怎么大整的端拱两年,帝国上下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弊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初在江陵府蛰伏时,刘文济虽然不问一政,不办一事,但可别真当他是去静养的,默默无闻的同时,他可把荆湖北道的政治民生看了个清清楚楚。登基之后,又有武德司那边更详细、全面的情报加以佐证,认识就更深了。

  还有一个因长江水害倒下的大臣,权势地位可就特殊了,财政使向敏中,以其荒谬失察、调拨无序,导致延误救灾急情。对于一向以老成持重闻名的向老相公而言,出现如此重大的谬误,显然是不正常的。

  虽远坐朝中,在听闻曾会在辽东的为政表现后,刘文济对他也是大加赞赏,甚至一度动了调他回京拜相的念头。最后未能成行,也是因为刘文济觉得,辽东的事情绝不是三两年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曾会这名干臣在那里替自己多看守几年。

  于是,向敏中之后的财政使,刘文济再善加斟酌之后,选定了广南东道布政使张知白。这一次,他没有任由各派势力争夺,而是由自己乾纲独断,这是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但是已没人出言反对。

  对张知白的任命,首先就获得了吏部尚书寇准的强烈支持,原因有三,张知白进士出身,张知白是北人,张知白资历足够。

  而刘文济选张知白,则还有一层原因,君臣之间早有渊源,仔细追溯,那是二十多快三十年前,世祖皇帝最后一次南巡期间。

  行营过江陵时,世祖对湖北水师及江陵官场进行了一番整饬,当时留刘文涣、刘文济俩兄弟善后处置,张知白就是辅弼的僚属。

  当年,刘文济尚且年少,但那是他第一次真正参与并经受国家事务,还是大事,那段特殊的经历,是他的成长道途间的重要痕迹,意义非凡,对当时的人与事,记忆也很深刻,自然包括当时对他帮衬甚多的张知白。

  有此渊源,张知白也在快致仕的年龄,得以一举入朝,登堂拜相。正常情况下,对于一个庶族官僚而言,六十二岁还不登堂,也基本没什么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